为了响应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落实徐州市疫情防控政策的通知精神,苏东吴矿大项目部按照总务部物业管理中心“最低配置”要求配置物业服务值守人员。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做好南湖校区物业保障工作,这对项目部人员调度、责任分解、任务分工、应急处置等各方面能力都是一次挑战。就是在这样一个困难重重的局面,项目却涌现出了一批“可爱的人”,他们不计辛劳,争相奉献,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凡事都是一句“我来”。
“小扫地车没人开怎么办?”“我来!我有驾照!”
现年41岁的韩苗,已在南湖校区从事垃圾清运员工作达17年,得知项目上由于缺人导致小扫地车无人驾驶时,韩苗主动请缨,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对公寓区人流量较大路段进行清扫。作为老员工,韩苗笑称自己早已把矿大当做自己的家:“矿大的师生就是我的家人,把家给打扫干净整洁,那不是应该的事吗?在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当然得奉献自己,这个时候不应该计较工作量,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去。”封校服务期间,韩苗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间,每天无限次转运公寓区垃圾、垃圾箱循环消毒、清扫道路、冲刷垃圾中转站......但是韩苗毫无怨言,乐天派的她总是不吝夸赞他人的辛劳付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影响着身边人。

“大扫地车需要B照才能开怎么办?”“我来!我以前是货车司机!”
张化林是行健楼的一名普通秩序维护员,在日常工作中,张师傅总是专注于本岗位工作,沉默寡言,默默无闻。但在得知项目的黄牌扫地车无人能够驾驶时,张师傅第一时间联系到区域主管:“其实我以前是开半挂货车的,开了十几年,技术还可以,需要的话可以让我来试试。”由于行健主路保洁人手紧缺,路上的落叶开始增多,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师傅的这个电话犹如雪中送炭。

“学院楼缺门值谁来顶岗?”“我们来!电工也可以当门值!”
程鹏、朱立民是学院区的两名低压电工,在封校前主动申请留校服务,由于学院区各楼宇处于半封闭状态,封校期间的维修量并不大,但程师傅与朱师傅从不闲着,想着法子也要找活干:听说文博中心需要安装摆放一米柱时,他们中午便开始“悄悄”安装,等到管理人员到现场时,惊喜地发现180个一米线已经立在地上;听说文博中心灯不够亮,需要更换灯泡,他们立马扛来了梯子,生怕“活被抢走”;这又听说楼里缺门值,两个师傅兴奋地说“这活我们接了”。

“文博中心核酸检测现场缺志愿者?”“我来!我为母校做贡献!”
刘路加是本校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的一名2021届毕业生,毕业后刘路加选择加入东吴产业集团矿大项目部,担任图书馆物业管理员,并主动留守图书馆。虽然图书馆处于封闭管理状态,但由于项目人员紧缺,刘路加日常既是管理员,又是保洁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听说文博中心需要核酸检测志愿者现场维持秩序,刘路加立即主动请缨,要求项目部安排其加入志愿者队伍。

“国旗广场与焦作路矿学堂广场落叶好多!”“我们都来!人多力量大!”
封校期间,项目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楼宇与公寓区疫情防控工作,日常对于校园广场等区域仅做白色垃圾清理,近日的强对流天气,导致广场路段落叶增多。4月12日下午,项目经理钱一航在日常巡查中路过国旗广场,发现台阶上落叶较多,便就近从行健路保洁手中取了竹扫帚开始自行清扫。项目经理在国旗广场扫落叶的消息迅速传开,项目值守管理员、保安、维修工、垃圾清运员、楼内保洁纷纷加入到外围落叶清扫队伍中,有的负责清扫、有的负责捡拾、有的负责装袋、有的负责清运、有的负责开扫地车除尘,看着大家忙得热火朝天,项目经理钱一航不禁说道:“还是要走群众路线,群众的力量太强大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冬去春来花自开。校园里感动人心的一线抗疫故事还有很多,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努力干着不平凡的事,相信疫情很快就可以得到控制,学校定可以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机,矿大人终将取得这场胜利。
(图/文:吴亚辉/审核:丁二君)